欢迎来到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
首页 > 会员风采 >

第一次探亲假——孙茂章
2021-03-27 23:04:54   来源:   评论:0

详情

第一次探亲假——孙茂章

   在一九七二年数九寒天的季节里一条绿色的钢铁长龙般的 蒸汽机车冒着黑烟吐着白汽,不紧不慢地行驶在京兰铁路上。满载着我们这些归心似箭的兵团战士开往它的目的地——北京!

   自1969年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我们这是第一次享受探亲假。对于知青们来讲是盼望已久的事情。这三年是何等的漫长?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啊!  然而这三年又像昨天一样擦肩而过。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岁月就是这样转瞬即逝,让人琢磨不透。但是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思绪却与日俱增!  
  就像梦幻般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这种情结与眷恋,就是我们知青的一种乡愁。人坐在列车上,大家的心早已飞向了北京飞到了家中。莅临在父母的身旁了!

   列车上播音员委婉动听,甜美圆润的问候,让我们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与抚慰,感受到如家般的亲切和温馨。
  她标准的词汇和尽善尽美的介绍得到了兵团战士们的交口称赞。神圣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的地方,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广播员百灵鸟般的声音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时,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与感动之情溢于言表,那就是我们的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
  对北京有着无比亲切自豪的幸福感。北京!我们回来了,我们来看你了!

  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大多数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其实还有更小的十四五岁就来到了兵团或者跟着哥哥姐姐一起来的。
  按现在来看他们还都是孩子,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间段。在当时比较落后和封闭的状态条件下,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仅仅局限于信件的往来谈不上什么书籍和刊物供知青人阅读和学习的,在那个物质与知识极度匮乏的岁月里,把这些正值青春年华大的孩子们束缚在狭小与无知的空间里是一种何等的煎熬啊!

  所以探亲假是每个兵团战士梦寐以求的事情,是他们唯一向往自由世界的途径。而且,假期又逢春节来临之际,多数战友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回家过年的企盼。由于名额有限,只有部分战友获得此待遇。对于第一批享受探亲假的人员能够回京过年能够回家团圆,真是一种奢望与幸福。
  它开启了我们向往新世界享受新生活的大门,七十年代的北京在春节来临的时候,天气还是很冷的。通常白天的温度都在零下六,七度左右,房顶上的白雪,在阳光照耀下闪着亮光。四合院里的房檐下齐刷刷的挂着亮晶晶的冰溜子,它们大都有半尺来长,甚至还要有更长一点儿的。它们和住家门口红色的对联儿相应成趣,给春节带来一种妆饰的美,也给大家带来了浓浓的年的味道。

  虽说温度很低,并没有感觉到有多么的寒冷。胸中好象有一团火在温暖着我,十几天以来我行我素,行走在北京的四九城和大街小巷。
  除了大年三十和初一在家团圆外,其他时间几乎都在游览和参观。凭着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就着方便,先后(走访)了近二十几个战友和同学的家等于把兵团和文革耽误的几年时间几乎都弥补了回来。

  所到之处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新鲜的,阳光的!了解我的朋友与发小都说:‘’你买的通用月票可赚了!北京都让你跑遍了‘’。

  这话不假,从北京城尽北边儿的中关园到尽南端的丰台镇,再由最东面的大郊亭至西边的车道沟等地。在那个时候。我的身影和足迹就逾越了在九十年代前后才修建的三环和四环路,在走亲访友和游览的过程中增强了战友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也学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常识。短短的十几天让我大开了眼界。可以说探亲假不虚此行。

  还有一件趣事,值得一提是发生在探亲时的一件事,那就是我的婚姻。在我出生以后因家庭条件有限,照顾不周使我体弱多病又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我发育不全,身材矮小比同龄人的身高差一头以上,由此造成了父母及家人的遗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婚姻问题提到了父母的议事日程上来,同时也引起了亲戚朋友的关注,就连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也不例外。在我小时候姥姥为了照顾我们兄妹几个从山东老家来到了北京,是她亲眼看着我长大的,在她老人家眼里我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在家里我又是排行老大给姥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姥姥有了自己的孙子就把北京的户口消掉又迁回到老家并经常来信惦念我们自从到了兵团依然是念念不忘,把我的小名儿挂在嘴上。           得知我要在七二年春节回京探亲的消息后,姥姥把早已编织好的梦想就要付诸实施了。

  我是属龙的大年正月初九的生日按照公历的日期,春节之前就已年满二十周岁了,因此姥姥早已在山东老家给我物色好了做媳妇儿的人选了。老人家想把我姨的大女儿许配给我一来可以照顾我,二来亲上加亲,(老人家自)以为这是一桩两全其美的好事。
  我进了家门,看到一位身穿中式花棉袄梳着两条辫子比我高半头的姑娘正在做家务,我妈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没有直接说明她来京的意思。见面之后,她叫我一声表哥。

   姨家的闺女,在我没到京之前已提前半个多月到了家中等着我的归来,她憨厚朴实,身体略胖一些,说话带有几分腼腆和地方口音。一看,便知是一个农村的女子。

   她初到北京的日子里,我父母上班,弟弟妹妹放寒假在家。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中洗衣做饭,搞卫生,给家里人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寒暄与接触亲戚的女儿没有嫌弃我矮小的意思在北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她的一举一动我父母还是看出了些眉目姨家的表妹对我这起姥姥包办的婚姻还是认可的还是比较满意的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们无需进行花前月下的恋爱和海誓山盟,她有姥姥的尚方宝剑和父母的支持,也有自己想往新生活的渴望,已万事俱备,只欠我开口了。送上门的媳妇,我只要表示同意两个字,或者说可以就行了,人就算到手了,也就万事大吉了,有了我的圣旨表妹就可以打道回府到家乡办理结婚和有关手续。然后再回到北京或者追随你到兵团办理结婚证择个良辰吉日,就要和我完婚了。

  按照当地农村风俗女孩子到了二十岁就要出嫁了,而且还都是按虚岁计算的,我们俩都是属龙的只不过是龙头龙尾罢了,真是可怜天下姥姥心了,殊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他老人家就开始编织这出梦想了。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别人家的姑娘,虽说是农村来的,带点土味。但也是落落大方的一个人。也不失芳龄俊秀的一名女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说实话,在当时的氛围条件下,或多或少还是有那么点儿喜欢的意思。

   毕竟是送上门来的一个大活人往往认识一种事物,或者一件事情总是要有一个过程的。闲暇之余,冷静下来,慢慢的思考一番逐渐的理顺我的思路和意识,婚姻大事非儿戏!

  在我的脑海里有两种理由支持着我的抉择,人生刚刚起步,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怎能为一己私利而懈怠去过早的结婚呢,主要是第二点,虽然我的文化知识有限,但是对近亲结婚的后果还是有所耳闻的。在现在的社会里,无论姑表亲还是姨表亲的所形成的婚姻关系都是与文明进步和伦理道德背道而驰的。近亲结婚有悖生物遗传基因和染色体的紊乱,极易造成后代生理缺陷和意想不到的失常现象。

  所有这些都是遭世人唾弃的一种丑陋行为。孰是孰非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够接纳这门亲事的。

  不知者不怪,本着对姨家女儿的负责态度,我简单的阐明了她的优势和未来,她的身体条件比我好还比我高出半头多应该找一个般配的如意郎君在家乡父母的身边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庭。

同时婉言谢绝了,表妹对我的一片好意,感谢她为我家付出的辛勤劳动。

   我回到了兵团给姥姥寄去二十元钱对她老人家的爱心表示谢意。

   当年的那种环境和氛围里如果一念只差应允下来,那将是我一生中多么尴尬的局面和窘相。恐怕就要(彻底)改写我的人生历史了?
   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是这个道理,若干年后父母提起当年的这门亲事还心有余悸,展示了他们关爱子女的那份真诚的心。

   这篇文章是当年一种真实的写照,通过此事让我认识到命运是靠自己把握的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