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
首页 > 会员风采 >

日航风波和解始末-《今日说法系列丛书8》
2022-05-07 12:30:10   来源:   评论:0

详情

日航风波和解始末-《今日说法系列丛书8》

今日说法系列丛书8:
日航风波和解始末

今世界每一天都有无数双手会握在一起。7月29日在北京
京城女厦的一次握手可以说牵动了很多中国人的关注,这次握手
和日航事件直接有关。7月29日在京诚大厦握手的双方正是中国
乘客代表李浩先生和日本航空公司常务理事舱山博之先生,这一
次握手标志着5个月悬而未决的日航事件终于落下了帷幕。

嘉宾:李浩(中方乘客代表)
范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晓滨(日本航空公司法律顾问)
主持人:撒贝宁

日航风波备忘录

1月27日,因为漫天大雪,90多位中国乘客被困
日本大阪机场,遭到冷遇长达10多个小时,无吃无喝;
2月19日,起诉日航的律师团成立,诉讼的准备
工作正式开始;之后,中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此事
进行了报道:
3月份,日航分6次向中方乘客道歉,并递交调
查报告;
7月4日,日航驻华首席代表高山俱秀与乘客代
表座谈,双方第一次露出了笑脸,日航风波出现了
和谈转机;
7月29日,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和解协议》,在
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恳谈会,日航风波圆满解决。
大阪机场:中方乘客工遭冷遇
主持人:在这次日航风波中,李浩先生作为中
方乘客代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整个事
情已经圆满解决了,今天面对媒体的镜头,李先生
此时此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李浩:现在就没有什么顾虑了,非常轻松。当
时大家都比较紧张,尤其我们这些乘客,很多人提醒
我,作为普通百姓,能不能够状告世界级的航空公司。
我想,不管公司有多大,财力有多大,总要讲道理。所
以,我就抱着要讲理的态度去跟他们进行理论。
主持人:您个人对于这次解决的结果是持什么样的态度?
李浩:他们的总裁来到我们国内道歉,他们的第三把手也在
29层的京城大厦上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
消费者,能得到他们的道歉,再加上有一些物质补偿,已经很不错
了。
主持人:这件事给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李浩:感受最深的就是,当时没有食物、没有水。人不能够
脱离食物和水。当时,日航的服务态度非常凶狠,好像我们中国人
“吵架”的那种形式。
主持人:你们用中文,他们用日文,怎么吵呢?
李浩:当时我们有很多人都能用英语跟他们交流、在交流经
中,他们能解释的就吵,吵不了的就说听不懂,所以,我们非常气愤。
他们很粗鲁地说“wait”,就一个字“wait”!在我们要求他们提供“食
物”和“冰”时,他们像发救济粮一样,就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小块三明
治。当时,中方乘客中有一些是天津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还比较幸
运,随身携带了一些羽绒服,还能躺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我们很多
人连坐的椅子都没有,大部分人就在大厅里来回走动。第一天晚上
是在大皈遭遇的这件事情。第二天的中午12点,我们坐飞机转到了
东京,到东京的成田机场以后,我就带着大家给我的委托书找到了
成田机场日航的办事处,跟他们的经理进行交涉。我把我在美国期
间的通讯方式都告诉了他,希望他在这期间给我一个答复。其实,当
时也就想他们给我们一个道歉,我跟大伙解释一下也就算了。但万
万没想到,在美国15天的时间里,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我回到了国
内,靠新闻媒体把这个事情披露出来。
主持入:当时最早介入的是哪家媒体?
李浩:《中华工商时报》。
当时《中华工商时报》以《日航激怒中国人》为题,对日航
风波进行了全面报道,其中提到了种族歧视,《中华工商时报》一石
激起千层浪,国内的各大报纸、电视台,纷纷以漫画、专题片等多种
形式指责日航对中国乘客的不公正待遇。然而,2月23日《中国青年
报》却喊出了不同的声音,对“歧视赔偿”提出了质疑。
至此,人们对日航风波开始走向了冷静的思考。
主持人:当时有的人就认为,如果按照“民族
歧视”来打官司的话,在我国法律中,却没有针对“民
族歧视”赔偿的规定。
范愉:我们知道,一个人受到歧视或者尊严受
到影响的时候,通常得到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一种心
理状态上的感觉。如果要是作为证据来讲,必须有一
个法律规定的条款,比如说什么黑人、华人不能享受
平等的待遇。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以这种人权或者种
族歧视、民族歧视的理由提起诉讼。但是在我们国家,
目前这种诉讼是没有先例的。像这次纠纷,它可能更
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一种心理伤害。这种情况下,如
果要把它一下上升到“民族尊严”的话,那么源于哪个
法律条款来主张自己的权利?实际上法院是很难确认
的。媒体也好、法律界也好、当事人自身也好,应该越
来越多地懂得理性地处理各种各样的纠纷。这样,我
们就不会完全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日航道歉屡遭拒绝
正当人们开始冷静的时候,日方则开始了向中
方乘客一次又一次的道歉。2月25日,日航代表首次在天津公开道
歉。
日航代表翻译:“这次给各位送来这封公开信,也是为了表
示我们对各位中国乘客的诚意。我们诚恳地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
努力,把这件事情圆满地解决。”
乘客:“我们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今天才收到这封公开信,
我们认为这封公开信里边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日方在道歉的同时,还向中方乘客递交了长达30页的调查报
告。
乘客:“我们仔细地看了这个报告,觉得他们没有任何诚
意。”
主持人:您觉得什么样的道歉才是充满诚意的呢?
李浩:对他们给的调查报告,我们是不满意的。因为他们的调
查报告里面没有一点道歉的意思,而是在强词夺理。比方讲,他们说
当时有500条手毯,他们不说,我们还不知道。我还以为所有的人都跟我
们一样在那儿挨冻,闹了半天,别人有毛毯,我们没毛毯,这更增加了
大家的气愤。
主持人:在整个事件当中,还有一住非常重要的人物——日
本航空公司的法律顾问王晓滨律师,他也是这一次日航风波事件的
全权代表。王律师,当时日方道了歉,给了调查报告,但是中方没有
接受,对此,日航那边是不是觉得出乎意料?
王晓滨:我对日航讲,你对你的乘客道100次歉、道1000次
歉,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你应该这么做。我觉得,道歉不仅仅是就事
论事,而是表达一个想在中国开拓市场的外国公司对中国人的尊
敬。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李先生,您在没有见到王律师之前,对
于这样的一位日本航空公司的法律顾问、全权代表,您有什么样的
想像呢?
李浩:当初给我的印象,他肯定是一个汉奸了!
主持人;王晓滨律师就坐在旁边,这是您的真实感受?
李浩:真实感受。
王晓滨:当时我跟李先生说,恐怕只有我是不怕被别人骂成
汉奸的。我说“我有一件礼物送给你,你看了这个就会明白。”我把我
写的一本书《勿忘血写的历史》送给了他。
李浩: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时,能够有一点儿好的印象就是通
过这本书。我回去以后,认真看了看,我觉得王律师这个人很爱
国的,很不错的,并且从他当天的谈话中,我感觉到,他确确实。
实地是站在我们乘客这边,为我们的切身利益着想。
王晓滨:我觉得,对于乘客来讲,最终的要求是什么、目的
是什么应该很清楚。如果说,你有这样一个目的或要求,能不能不通
过诉讼,而通过别的渠道得到?如果能够得到的话,那为什么不选择
或者考虑另外一条路呢?
李浩与王律师尽释前嫌,7月2日,王律师深夜到天津与李浩见
面。尽管已是凌晨1点钟,但双方仍是谈兴正浓,双方第一次用非对
抗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这次会面为日后的和解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7月29日,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和解协议,并在人民大会堂召
开了最高规格的恳谈会,为这次日航风波划上了最圆满的句号。
主持人:为什么最后的这个恳谈会地点要选择在人民大会
堂?这是刻意的选择吗?
王晓滨:因为它值得放在人民大会堂。它是日本的一家公
司、一家外国的公司,在纠纷解决之后,向纠纷的对方当事人以
及向中国各方面的代表表示衷心感谢的一个会。这个会的气氛和
人民大会堂这样一个庄严、肃穆有代表性的场面结合起来,非常
合适。
主持人:我想,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包括这个案例,
对于范教授来讲,可能都是今后研究过程当中一个很好的素材。
范愉:用调解的努力达成的这种和解,它最大的特点并不是
简单地来区分权利、义务,而是最终使大家共同的利益都能得到很
好的协调,这也符合当今世界整个对纠纷解决的平和、非对抗、低成
本的趋势。
主持入:通过这个案子,我们也得到这样的启示——如果说
我们能够很好地学会利用民间调解这种方式来解决纠纷,能够在现
代法制社会下面让消费者有一种自我解决纠纷的机制,那么,今后
解决起问题来可能会方便得多,而且成本也会小得多。

本节目获本月栏目评选一等奖
朱凌、李静获本月栏目最佳编辑奖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