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
首页 > 经典作品 >

赓续红色血脉 继承革命传统 父亲的草鞋 红军的歌
2021-12-06 15:28:00   来源:   评论:0

详情
赓续红色血脉 继承革命传统
父亲的草鞋 红军的歌
 
作者:李志军
 
(一)父亲的革命生涯

       2021 年 10 月 1 日出版的第 19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文章强调了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史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回顾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学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回顾我的老红军的父亲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使我倍感亲切,倍受鼓舞,热血沸腾。

       我的父亲李敏,1911 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小时候,父亲在平江长寿街学徒弹棉花。当时的长寿街,是湖南著名的“平江农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在那里,父亲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逐渐萌发了“翻身求解放”的革命意识。

       1925 年,父亲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团长。1927 年,担任了少年先锋队队长。1928 年,参加了农民赤卫队。在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中,父亲随赤卫队参加了 20 万农民三次攻打平江县城的武装斗争,史称“三月扑城”运动。

       1930 年 5 月,父亲在平江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五军二师二团一连的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同年 10 月,他加入共青团,进入江西中央苏区。1931 年 12 月,调任红三军团司令部任通信排长。1933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升任军团司令部警卫连长。1934 年 2月,担任红三军团补训三师营长。在此期间,他参加了中央苏区著名的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对红军的五次“围剿”,并东征福建作战。

       1934 年 10 月,父亲担任红四师十团通讯主任,编入干部排随军参加了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冷水、野菜拌青稞;还要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兵作战……

       1935 年 7 月,父亲担任红三军团补充师营长。翌年 2 月,调任红二师师部作战参谋,不久升任红二师团参谋长,率队东渡黄河,参加了红军历史上的“东征作战”;后又回师陕北吴起镇,参加了悲壮的西征。
 
       1937 年 8 月 18 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父亲担任八路军第 115 师 343 旅旅部作战参谋,参加了 9 月 25 日在山西灵丘、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斗;随后又参加了闻名遐迩的“广阳伏击战”。两次战斗,均击毙日寇上千官兵。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父亲向我们讲述的最著名、最激烈的两次战斗,印象尤为深刻:

       其一、“平型关大捷”。1937 年 9 月 25 日,父亲参加了后来震惊中外的山西灵丘平型关战斗。父亲说,主战场是乔沟。当日军第五师团 21 旅团后续部队的 100 多辆汽车,200 多辆负辎重大车缓慢进入乔沟峡谷公路时,我们早已埋伏好的 685、686、687 三个团的指战员们一起开火,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火力倾斜而下,打得鬼子人仰马翻一片混乱。担任“拦头”歼敌任务的 685 团,随即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

       父亲说,在杨得志担任团长的 685 团阵地上,战斗开始后,人称“猛子”的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先是指挥全连战士首先用手榴弹,炸翻了日军行进在最前面的十多辆汽车;然后率领 20 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曾贤生用大刀奋力砍倒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多处负伤。在身疲力尽的时候,被五六名敌人包围。曾贤生毅然拉响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八路军歼灭日寇 1000 多人,击毁汽车 100多辆,缴获一批辎重武器,取得了全国军民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的第二天,毛泽东兴奋地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数日内,八路军总部收到贺电、贺信一百余封。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以及英国、法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祝贺八路军出师抗日,首战告捷。

       长达六小时的激烈战斗,八路军 115 师也付出了伤亡 600 余人的代价,200 多位英勇的指战员长眠在晋北这块热土上。父亲说,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是用 600 多名指战员的伤亡代价取得的。我们是和日本鬼子拼命的!父亲的好几位长征时期的战友,就牺牲在平型关大战与日本鬼子的激烈搏斗中。每谈及此,父亲都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其二、“山西广阳伏击战”。父亲告诉我们,1937 年 12 月 4 日下午,日军先头两个联队 4000 多人,进入我们八路军 115 师 343 旅设置的广阳地区伏击圈内。我们采取“避强击弱”的战术,放过它的先头主力,当它的辎重部队进入广阳地区时,我们预伏的部队突然开火,把日军分隔成两段。经过 4 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日军近千人,缴获骡马 700 多匹,步枪 300 多支,还有大批军需物资。每讲到此战,父亲都精神焕发、兴高采烈。
 
       父亲说,八路军的广阳伏击战,迫使日军改道由广阳以西进犯龙泉,迟滞了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援助和掩护了防守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友军的安全撤退。国民党第二战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将军,曾亲自拜会我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诚恳表示,“我知道八路军确实是抗日的,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是抗日的方法和经验都非常丰富!”
 
       1940 年 10 月,父亲担任八路军晋西北八分区参谋长。1943 年 1月至 1945 年 11 月,父亲回到延安,先后进入延安党校二部和抗大学习。担任抗大一支队四队队长兼教员,副支队长。

       1945 年 10 月 16 日,父亲和抗大总部部分教职员、学员,由何长工率领从陕西绥德出发,向东北进军。次年 2 月到达通化市,建立东北军政大学,何长工担任校长,父亲担任校务部部长。

       1949 年 9 月,父亲担任中南军区军政大学湖南分校二总队总队长;后任军大三分校副校长兼教育长。1952 年 6 月,中央军委决定在武汉组建防空军学校,父亲任第一副校长。1957 年 5 月,与空军合并,父亲转入空军序列,授权组建武汉空军雷达学校,并进入武汉军区高级干部训练班学习,1955 年,父亲被授予大校军衔。
 
(二)父亲的草鞋
 
       在我孩童时,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每隔十天半月就要用热水泡脚,然后用锋利的刀片,一刀一刀地割去双脚上的死皮老茧。刀片钝了,断了,就用薄薄的玻璃片,每次,地上都是白花花的一片皮屑;有时候,甚至把脚底削刮得血红一片。我既心痛又不解,问他,“您这是怎么了?”
 
       父亲不以为然地笑着说,“过去走的路太多,太多了。这些死皮老茧不刮掉,就没法走路啰!”
 
       从我懂事、记事起就明白,打草鞋、穿草鞋与父亲的不解之缘。父亲这辈子,只有一双部队发的双接头皮鞋,只是在着军礼服时才穿;离休后,就再没见他穿过。父亲说,“穿皮鞋不舒服,不自在。”他更偏爱穿草鞋。草鞋是父亲穿的时间最长,走的路最多的鞋子。父亲觉得穿上草鞋,“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既轻松又踏实。”

       父亲对草鞋情有独钟,从寻找材料到编织成鞋都是他亲自完成。“九省通衢”的大城市武汉编织草鞋的稻秸秆不容易找到,偶尔在菜市场碰到些许,他就如获至宝地保存下来,攒够了,就用家里的板凳做支架,也无需什么工具,嘴里哼着红军打仗的歌,手中的稻草扭曲翻腾,不一会一双草鞋就完成了。实在找不到稻秸,就将家里穿剩下的破旧衣裤撕成布条拧捆起来,打成花花绿绿自成一体的“草布鞋”。
 
       父亲告诉我,草鞋有很多种,有正系带的,有旁系带的,有人字型的,也有船型的。“你别小看这草鞋,它可是当年红军重要的战略物资哪!
 
       “草鞋都是你们自己编吗?”小时候,我曾天真地问。
 
       “不完全是”,父亲回忆着对我说。“部队要打仗,没有那么多时间编草鞋。红军在初期时设有专门的草鞋厂,日夜赶制草鞋发放部队,长征时我们每人就领到三双”。
 
       父亲说,1934 年,红军的《红星报》还专门刊登了“怎样解决草鞋问题”的文章,对草鞋的选材,编制和正确穿着都作了详细说明。战士们掌握了草鞋的编织要领,在行军打仗的间隙,顾不上休息,最要紧的就是打双草鞋,否则第二天就没得穿。另外,人民群众支援红军,他们唱着“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百姓一片心”,为红军捐送草鞋。咱们队伍也积极想办法,采取购买和没收土豪家的麻或破旧衣裤编织草鞋。一双草鞋可穿行五六十里地,草鞋是红军磨损最快,也是最紧缺的物资。
 
       我心里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个战士需要多少双草鞋,整个红军队伍又需要多少啊?!

       红军是老百姓的草根军队,与草有不解之缘。穿草鞋,吃草根,睡草堆,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到处都有、随处可取的草。父亲说,长征路上,就需要尽可能多带一点青稞炒面,多带两双草鞋;没有就多带一点草跟布条,草鞋穿烂了就随时编补,行军打仗不能耽误。多年的草鞋军旅生活,父亲适应了,习惯了,有感情了甚至不可或缺了。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仍然还是穿着草鞋,在武汉这样的大都市里闲庭信步。大街上有人奇,有人怪,也有人笑,但更多的是投来仰慕、赞许、崇敬的目光。所有这些,父亲全然不顾,我行我素。穿着草鞋与老战友们攀谈回忆,到街坊邻居市民家访谈,到机关学校去作报告,宣讲红军传统,传承红军精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离休多年的他,忙得不亦乐乎。许多机关,学校,工厂,生产队都来邀请他去讲革命传统。可以说,他穿着草鞋踏遍了武汉三镇。每次宣讲报告前,父亲都认真备课,列提纲,写事例,争取讲得更好一些。
 
       记得有一次,武汉钢铁公司的叔叔来家邀请父亲时,把我也带了去。诺大的厂房,几千名干部职工,挤得水泄不通。父亲穿着他亲手打的草鞋,精神抖擞地走上临时搭的讲台。从五次反“围剿”,讲到长征;从陕北延安,讲到山西晋绥抗日;从在东北参与创建军政大学,讲到随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平时话不太多的他,这时情绪激动,口若悬河。不仅使用肢体语言,更是嘹亮地唱起红军歌曲,用实实在在的战列,将有悲痛、有欢乐,有牺牲、有胜利的战斗场景,立体的全方位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工人师傅们听得情绪激动,高呼口号,会场一片沸腾。



教子女编织草鞋,忆红色传统。《河南日报》记者拍摄

(三)父亲的“红军歌”

       2016 年,我们兄弟姐妹追寻父亲的足迹,来到福建《沙县红军纪念馆》参观学习。馆内墙壁上挂有一首歌的歌词,一下吸引了我们,怎么这么熟悉?

“红军啊,向东行呀,
 
拉嗦咪嗦围攻沙县城,
 
积极行动消灭敌人,多来多啦嗦拉多拉嗦咪嗦。
 
沙县有个卢兴邦,
 
来多来咪多来多,
 
两团残兵守孤城,
 
西拉西来拉嗦拉。
 
红军啊,真英勇啊,
 
拉索米索消灭个干干净呀,
 
没有逃跑一个人,
 
多来多拉嗦拉多拉嗦咪嗦……”
      
       讲解员说,这首歌没有曲谱,也无人会唱。

       这不是父亲教我们全家都会唱的那首的“红军歌”吗?歌名就叫《打沙县》。1933 年,父亲李敏所在的红三军团与红 19 师组建东方军入闽作战。当时,福建三明的沙县,由福建军阀卢兴邦为师长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驻守。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打沙县县城。敌人溃不成军,红军乘胜追击穷追猛打,一举全歼卢部。这首《打沙县》的歌曲,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红军打沙县的战斗场景。如今,这首歌几乎无人记得更无人会唱。然而,我们全家每个人却都能准确无误完整地唱出来。一种莫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父亲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让红军的歌唱遍全国,让红军精神永世长存。

作者与兄弟姐妹参观福建沙县红军纪念馆。

       在纪念馆里,我们当场就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打沙县》战歌”的红军歌,并将该歌的曲谱捐赠给纪念馆,填补了纪念馆对这首红军歌曲传承的一项空白。

       父亲生前曾多次告诉我们,在几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连连取得战略性胜利,队伍士气大作,斗志昂扬,他们在歌中唱道:

“共产党领导真正确(Quo,红军战士多为南方人,Que读Quo)”
 
工农群众拥护真正多, 红军打仗真不错,
 
粉碎了国民党的乌龟壳,
 
我们真快乐,我们真快乐!”
 
 
       父亲每次唱起这支歌,都是神采飞扬,手舞足蹈,那个高兴劲儿令人鼓舞,令人振奋。

       在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父亲与其他红军将士们,怀着“解救全国劳苦百姓”的崇高革命理想。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艰难险阻,冲破敌人重重的围追堵截,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可比拟的光辉篇章。对这段历史,父亲的“红军歌”是这样唱的:

“中央红军胜利反攻 ,
 
出发自江西十二月长征。
 
历经千山和万水,
 
战胜白军与团匪。
 
冲破了包围,
 
踏遍了十一省,
 
长征二万五千里,
 
打下五百余仗,都打垮敌人。
 
祝你们消灭敌人打出威风!”

       踏着长征路,高唱革命歌,父亲由一个弹棉花的小学徒,逐步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斗争的先锋战士。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已融入辉煌的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长河。从中央苏区到延安抗大,像这样的红军歌曲,父亲记得很多。他高兴时唱,怀念战友时唱,因伤至痛时唱;“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他的心情郁闷时也唱。“红军歌”抒发了父亲革命乐观主义远大情怀,寄托了对牺牲战友们的无限缅怀。他常对我们说,“我没有什么留给你们,只有草鞋和红军歌。你们一定要穿着它,唱着它,听党的话,跟党走,做一个红军的儿子,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后代”。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是因为父亲的爱厚重而深沉。我更是深深地感受到父亲的爱,蕴含着对儿女们的家风传习和殷切期望。

       1969 年,我入伍后随工程兵部队进入大山深处,修路架桥打山洞,工作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父亲得知后专程来到部队。他谢绝师首长的热情接待,吃住在连队。收工后,就给我讲红军的艰辛,红军的牺牲,红军的胜利,红军的精神,鼓励我在艰难困苦面前要保持革命斗志,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一定要战胜困难,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任务。父亲还情绪高涨地在工地上,为我们全连指战员做了继承红军传统的报告。部队深受教育和鼓舞,连续数年各方面工作优秀,被上级授予“硬骨头连队”的称号。

       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很小的年龄就参军入伍,走进工厂和农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父亲的革命经历,父亲的草鞋和“红军歌”一直陪伴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直到现在,已近古稀之年的我们兄弟姐妹相聚时,都要回忆父亲的草鞋,高声合唱“红军歌”。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赓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草鞋是“船”,承载着父亲的梦,承载着英雄的红军将士们,爬雪山、过草地,见证历史,见证胜利,见证理想,精神和意志那无与伦比的力量。父亲与红军将士光脚踩着它,万水千山只等闲。歌儿是“帆”,父亲与红军将士撑起它,高歌猛进,扬帆远航,与胜利同在。今天,“草鞋船”,“红军歌”又承载着红军的子孙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戮力同心,乘风破浪,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李志军(安徽合肥包河区人民法院原院长、党组书记)


作者照片


1944 年,父母在延安党校时的合照。


1946 年 8 月,在东北军政大学时的“全家福”。


1964 年 9 月 1 日,送长子参军时的“全家福”。


1967 年,文革时期的“红领章、红帽徽”。


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