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
首页 > 党建专栏 > 正文

【学党史】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经费从哪里来?
发表时间:2021-03-29 09:28: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全民族抗战之初,八路军、新四军相当一部分经费来自国民党政府的拨款。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陕北主力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全军编制为三个师4.5万人,国民党政府据此拨发经费。
   
1938年至1939年,上海未被日军占领的租界区开展群众性的支援新四军运动,组织义演、义卖,共募集到几十万元,为新四军购买了一批药品和5万套军装所需布匹。宋庆龄及其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海外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了数量不菲的医疗器械、药品、现款和其他物资,仅1936年12月至1939年2月,宋庆龄就向延安寄去了6万元法币。

    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共成立之后,共产国际一直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一再向共产国际提出经济援助问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取消其番号,彻底断绝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经费供应,加之日伪军的“扫荡”和连续天灾,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十分困难。同年5月16日,中共中央致电季米特洛夫:“从今年1月至今,蒋介石没有拨给我们一分钱。我们遇到了很大的财政困难。请允许拨给我们今年总额一百万美元的款项。”中共中央这项要求不久得到了满足。

       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尽量减轻根据地群众负担,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例如,陕甘宁边区各机关、部队、学校大生产运动后,不仅开荒种地,还建立起了各种副业,如养猪、做豆腐等,使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经过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边区人民的负担逐渐减轻,以救国公粮为例, 如果以1941年为100,1942年为82.1,1943年为91.3,1944年为79.4,1945年为61.5。边区救国公粮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也逐年下降,1943年全边区的公粮负担率为11.51%,1944年为9.14%,1945年为7.75%。救国公粮占财粮总收入的比重:1940年至1942年平均为52.23%,1943年至1945年平均为29.53%;农民缴纳的各项税收占财粮总收入的比重:1940年至1942年平均为60.65%,1943年至1945年平均下降为35.38%。经过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达到了毛泽东号召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报会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盛况
下一篇:青年党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